结合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,上海某国学培训机构部分校区闭店爆雷的事情,展开一下今天的内容。

其实我长期输出的文章都是在围绕一个核心点,即:风险管控!

只有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投资、经营和运营风险管控方法的企业主,才能够在这个行业赚取到对应的收益。

而那些无零头、无思路,凭感觉和情绪推进工作的创业者,十有八九是惨淡收场。

作为一名近15年的资深从业者和创业者,我是非常清楚整个行业的创业之艰难。

看起来前期投资款并不高,但在经营和运营过程中持续发生的追加投资,都在以“钝刀割肉式”的状态,让创业者在无知觉中连续失血。

以至于到最后想彻底退出的时候,已然进入“钱已花完,未耗课还剩下一大堆”的局面。

这些没有消耗的课时,要么转嫁给别的机构,要么老板自己拿钱出来退费,要么就是把坑留给长期信任我们的家长……

但是,就我的观察,选择第三条路的人并不多。也就意味着,所有随着时间推移过程中,产生的风险和负债,在最后一刻,会直接爆发在创业者自己的身上。

包括在昨天的线下总裁班讲课过程中,我一直在反复的跟到场的企业主强调:

作为一家机构的老板,无论何时,都得记住来路是:持续稳定正向盈利;归路是:随时随地安全退出。

前者也好,后者也罢,其实都是在告诫企业主,时刻关注和管控风险,这就等于是在保护自己。

同时,站在生意人的角度,我们也得清楚,整个创业的过程,本质上就是在一个时间段里享受收益或亏损。

既然是创业,是生意,是投资,就必然会伴随着盈亏两面。某个时间段,机构没有盈利,那就表示它是在亏损;同样的,另一个时间段,机构没有亏损,其实也表示它就在盈利。

我们很多时候,都是在跟“时间”作斗争!

搞懂了时间的维度,你也会逐渐理解:

在创业过程中,不管过去有没有看清来路和归路,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欠下的债,都会在时间段的最后节点上汹涌而来!

越早感知、明确和管控好风险,也就会越随心自如。

时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逝,成本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。

耗课和流水收入,可不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增加……

我们如果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待:假如某机构,一个月账面亏损10000元,一年就是 12 万。一个月亏5000元,一年就是6万!

试想一下,这事情结束了吗?其实并没有!

只要你还是算不清楚账,还是发现不了风险,这个12万和6万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直到机构倒闭……

为什么你发现机构正在负债的时候,往往已经来不及了。并且所欠下的未耗课债务也偏多。

全都是因为你压根就没有把一个月亏5000和10000元放在心上!你会侥幸的认为,不可能每个月都这样,下个月或许会好转,然后无休止的寄托于下个月,下下个月。

这种击鼓传花式的经营模式背后,等于就是在无限的叠加债务。

在过去的30多年,各种红利都存在的阶段,6个锅盖盖10口锅的把戏依旧能够玩得下去。

回望一下最近这3年,尤其是今年,你就会深刻体会到:

现在和未来没那么容易了,人口红利、经济红利、政策红利已然不再的时代,你剩下的那一点点可怜的教育情怀还能走多远?

就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来看,招生困境短期之内压根就无解。指望收取流水来救机构的心态和思维,我是真心建议调整一下。

希望越大,失望也会越大!

当然,我也知道上面的内容,很多企业主也是非常清楚的,但却无力改变。

也不能讲无力改变,是压根就不清楚该花时间和精力往哪个方向去改变,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,得过且过。

但我们得明白,你不是员工啊!你得过且过的话,最后就是在持续增加自己的债务!

你应该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,应该当机立断的做出正确的决策,应该迅速掌握及时止损和风险管控的方法。

尽管我知道,说了也等于白说。但也还是选择说。

在我看来,很多人创业开机构,等于就是把自己的家庭财富拿出来做二次分配。越不甘心,分配出去的也越多。

不从逻辑、数据、概率等理性的角度建立机构自身的风险提示机制,你永远不可能从深层次发现机构经营和运营过程中的那些问题。

我也知道,感觉、情绪、情怀和无止尽的“我认为”确实非常符合人的基本认知,也让人非常舒服。可毕竟我们不能把创业当作消费。

消费者才需要开心,需要感觉和情绪,创业者需要的可都是理性和数据。

就像那句话说的:商场如战场!这话一点没毛病!蒙着眼睛,蒙着心在战场上,只能努力的寄希望于对手能放你一马……

可是我们得明白,我们当下所面对的市场,可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问题,而是全方面的下滑和全维度的内卷。

深学邦刘一一始终坚持我去年年底的观点,2024年是中小微机构彻底洗牌的开始!整个过程将持续2-3年。

市面上所有的机构,都将进行一轮又一轮地倒下和崛起。你也将持续看到全国各地的机构退出和倒闭的场景,然后陷入深深的无力感。

同样的,我们作为第三方服务企业,很多时候也在重复着这种无力感。

毕竟在这个行业,因为绝大多数企业主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商业培训和训练,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,思路总感觉怪怪的。

比如,机构要做大、想做大才需要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;比如,我们机构还很小,所以规不规范不重要;再比如,我机构本身又不亏损,为什么要搭建体系?

对于这样的话题,我一般是不说啥的。毕竟,认知真的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门槛,如果强行带着 ta 逾越,ta 肯定会认为你在营销 ta。

就我自己的观点是,机构没有大小之分,只有盈亏之分,想盈利,想当作长期事业来做,一定是越早规范越好!

你一定得清楚,所有的大机构,都是从小机构成长起来的。

本质上,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一整套的教培机构投资、经营和运营风险管控机制!

把机构里的所有事情全部转化为数据,并用来指导实践。再基于实践的结果,第一时间反馈问题,然后再去解决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,机构还亏得一塌糊涂,就是因为机构内部并不具备风险提示和纠错机制。

一错再错,一亏再亏,不管是什么类型,什么规模的机构,创业者本身资金投入和周转能力是有限的,这一点会长期制约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你口袋里的钱不能源源不断的造出来,那就得时时刻刻进行风险管控。

先把风险管控做好,让自己可进可退,接下去的努力才会看到成果……自己都无法保全,努力得越多,也会亏得越多。

不信的话,你可以去留意一下最近爆雷的上海某国学机构的退费维权群,加进去看看,涉及退费的金额,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假如真需要追加投资退费,估计所有股东全部变卖家产都填不上吧。【内容版权归属:深学邦刘一一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。更多的内容在·朋·友·圈·:sxblyy02

Leave A Comment

Recommended Posts